2010年4月28日 星期三

寫成「甘い(amai)」,讀成「旨い(umai)」!


就說過不能用中文的思維
去理解日文的漢字嘛
雖然它還是有它遵循的規範在
但是日文漢字和發音的連結
相較於中文
算是自由多了
所以才能像這個廣告詞這樣玩:

寫成「甘い(amai)」,讀成「旨い(umai)」!

「甘」字講的是糖分的那種甜度
「旨」字則是指食物的鮮"甜"
所以這個產品刻意用漢字「甘桃」命名
卻又指定要讀成「旨桃(uma momo)」的發音
等於是一語雙關 一石兩鳥
厲害厲害!

而且
那個桃子的照片
真的超誘人的
彷彿聞得到香氣~

2010年4月27日 星期二

邏輯與修辭


• 文章也好、談話也好,語言表達的兩大構成要素,即為「邏輯」與「修辭」。
「邏輯」造骨,「修辭」長肉。

• 賦予「修辭」空間的,正是「邏輯」。

• 「坐」「請坐」「請上坐」這三句表現的差異,主要反映在「修辭」問題上。
因為三者皆不脫離「招呼對方坐下」的思考主軸。
僅管不同的表現形式,一定會造成不同的意義(差異或許非常微小),但如果不偏離主軸、不與主軸背道而馳、不造成矛盾,我們還是可以把這三者放在同一個邏輯下處理。

• 與此相對地,「屢戰屢敗」和「屢敗屢戰」這兩句表現的差異,則屬於「邏輯」問題。
因為兩者表達的是兩條完全相反的思考路徑。

• 「誤譯」的討論權限,應該只到「邏輯」問題為止。

• 譯者的「修辭」空間,一樣要受到原文「邏輯」的規範。
換句話說,斟酌何種表現形式最貼近原文的邏輯、最能忠實傳達原文邏輯的處理過程,就是「修辭」。

• 「修辭」的單位,小至單詞、大至整個段落,甚至整篇文章。

• 「邏輯」與「修辭」不是專屬於翻譯學的。
我們平常生活中,只要是要用到語言(包括書面和口頭)表達的場合,腦中隨時都在處理這兩樣東西:「思考的脈絡為何」與「該如何表達」。
「邏輯」不嚴謹的話,講話沒重點、易岔題、易自相矛盾。
「修辭」不高竿的話,講話不好聽、不吸引人、不易引起共鳴。

• 翻譯非原創,所以譯者在處理「邏輯」與「修辭」時的權限,會比原作者來得受限。
但權限再小,責任依舊難逃。缺一即不成文。

2010年4月25日 星期日

可選擇日文字幕的正版日劇DVD

這也是輕鬆學日語的有效方法之一:
" 觀賞有日文字幕的正版日劇DVD "
一開始可以先選擇顯示中文字幕
然後試著切換成日文字幕
最後再挑戰無字幕顯示
而且把正版DVD買下來就是自己的了
隨時可以放出來看
不會有錯過播映時段的遺憾

這兩部都不錯看
推薦給大家

2010年4月21日 星期三

搶救文化中心的落羽松和綠地!

昨天經過文化中心種著落羽松的那一個角落
著實吃了一大驚
樹下堆滿施工的機械
綠地被挖掉一大塊
不曉得這個工程
到底是想對那幾棵美麗的落羽松做何處置
很擔心美麗的綠地和綠樹
會變成水泥停車場
有沒有人知道到底是怎麼回事
趕快去看一下
順便求救

如果連文化中心的綠地都變成停車場
宜蘭就不能住人了.........

2010年4月10日 星期六

時下日本年輕人到底在講什麼?



又一本有趣的書來了
這些新造詞彙字典裡幾乎都找不到滴
但卻是日本年輕人每天都在用的詞彙
語言就是這樣
不斷會隨著時代潮流
產生新的詞彙
也會因為時代變遷
而讓一些詞彙變成死語
不再被提起

年輕人日語 只有年輕人才需要知道嗎
錯!
咱們這些不知道年輕人在想什麼的大人們
更要知道年輕人用語
才不會讓代溝越來越大

這本書編寫的方式淺顯易懂
有中文說明和日文會話範例
而且還有賞心悅目的漫畫和照片

有興趣的話
就去找來看看吧

2010年4月5日 星期一

純屬"蕾"同?


看到這家拉麵店的名字
我不禁莞爾
「友來來」這三個字用日文的漢字音來唸
讀成「Yuu  Rai  Rai」
恰好是我的名字「游蕾蕾」的日式發音
留學期間我就是用「Yuu Rai Rai」這個發音做自我介紹的
現在想起來    真覺得可笑
何必呢
我就用原原本本的中文發音「You  Lei  Lei」來唸就好了
幹嘛因為人在日本
就連姓名的發音都配合日本人了呢
這是個長久以來的陋習
但是很少有人質疑
這種扭曲自己姓名的中文發音去配合日式發音的無意義的做法
一直到最近幾年大家才開始覺醒
漸漸的還原自己名字原有的中文發音
就連去日本發展的藝人
也越來越不喜歡另取一個洋名
就用自己身分證上的那個名字行遍天下
有何不對呢
您說是不是
台灣人哪    活得有自信一點吧

2010年4月1日 星期四

日文輸入法

感謝淑儀同學將「日文輸入法」的設定方式
以圖文詳盡地說明
還不知道如何設定的同學
可以直接連到淑儀的說明網頁參考喔

新增日文輸入法到語言列